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7日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徐光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六大攻坚任务”为统揽,凝心聚力,破难攻坚,创新举措,实干争先,较好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一年来,我们致力稳增长保态势,综合实力不断攀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始终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运行监测,保证了全区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3亿元、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68.3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2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39元、增长9.4%。工业经济稳中趋优。“企业服务团”、“驻包联”帮扶行动深入开展,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中原轧辊、恒义达电气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裕松源创立国家级医药研发中心,新旺化工获得国家农药定点生产资质。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3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全区上市后备企业达到8家。第三产业稳中趋强。东外滩丹尼斯开业运营,建业壹号商厦、义乌国际商贸城主体完工,漯商国际大厦、摩尔时代商务中心、昆仑路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泓泽服饰、威名电子成为全省电商示范企业,亚力太电商物流园、嵩山路楼宇经济带集聚企业300家。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55.8亿元,新增三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016现代农业稳中趋好。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顺利完工,西大坡高标准粮田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任务较好完成,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培育农业产业集群1处、现代示范园区2处,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家庭农场12家。畜牧业综合排序位居全省“十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全省领先,圆满承办了全国春季农业现场会、全省林业生态现场会、全省平原林业观摩会等重要会议,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们致力强载体上项目,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载体逐步完善。淞江产业集聚区五台山路、绵山路南伸工程和天龙山路启动建设,公租房、电力开闭所、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顺利竣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开工建设13个。漯西工业集聚区经四路建成通车,电力、供热等设施正在规划设计,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个,新投产1个。特色商业区招商、建设同步实施,累计进驻商业网点200多家、商业企业100多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以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先后举办北京健康产业推介会、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引进投资50亿元的天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超亿元项目59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引进省市外资金43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6500万美元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兴华经贸植物蛋白饮料、温州优佳休闲食品等37个超亿元项目集中开工,裕松源药业二期、小帅才休闲食品、高旗果蔬饮品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区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9亿元,项目开工数量、推进速度再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致力抓统筹优环境,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黄河广场、钟楼广场及10个街头游园竣工投用,太行山北路、海河西路等12条道路改造升级,10条农村公路建成通车,3个农贸市场、21条背街小巷得到提升,一批旨在改善城乡环境的市政工程启动实施。特别是全市关注的黄山路如期贯通,解放路、太白山路、龙江路等重大工程强势推进,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缓解了部分区域的出行压力,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城区“两改稳妥推进。五里庙四村、小李庄等6个项目进展迅速,小高庄、李盘庄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征拆房屋3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4万平方米。“两城同创纵深开展。联创联建、综合执法、网格管理的城市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城乡环境、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七小门店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环境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环境保洁力度全面加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镇村建设梯次铺开。卫星镇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龙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孟庙镇、新店镇分别成为全省宜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30个、示范村30个。

一年来,我们致力惠民生增和谐,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区民生支出15.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保证了各项民生事业和配套项目的资金需求。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市定15件民生实事、区定10件民生实事较好落实,社保“一卡通”全面铺开,五个基本险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养老、五保供养标准再度提高。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55万元,扶持创业1621人、带动再就业1.2万人。低保、医疗、助学、临时救助等托底政策保障有力,14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1008套新增保障房按期竣工,15所留守儿童之家建成投用,殡葬改革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涉军稳定工作全省先进,农村危房改造进度位居全省第二。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区第二实验小学顺利竣工,西南街小学迁建稳步推进,改造升级中小学8所、幼儿园17所。医疗服务条件不断改善,中医院病房楼主体封顶,10个中医堂、50个村卫生室建成投用,成为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便民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新建就业和社保服务站4个、社居委服务中心7个、村党群服务站67个、农村文化服务中心102个。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区文化馆晋升国家二级馆,区图书馆被中宣部授予“双服务”先进图书馆。区残联被省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居委换届圆满完成,领导干部信访结案制深入实施,流通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安全监管有力,环保攻坚行动强力实施,平安郾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质监、药监、统计、土地、消防、应急、供销、气象、通讯、侨务、人民防空、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业绩、实现了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致力正作风提效能,政府形象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严不实”问题得到集中整治,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全部提交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集体研究决定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86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98%以上。规范提升政务服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48项,办结行政服务事项4.6万件,实现全年服务零投诉。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推进“阳光三权”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公车改革任务,严格执行公务卡、财政预决算、政府投资项目全程审计制度,不断加强监察、审计、财政内部监督,着力完善权力运行制约体系,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15年的发展和提升,是“十二五”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经过在各项工作上接力加速,在关键领域上奋力攻坚,我们以奋进的脚步、扎实的工作,让“十二五”规划变成了现实。“十二五”是郾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时期。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9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6倍和2.3倍,淞江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郾城经济社会综合排序在全省50个区位居前十。“十二五”是郾城经济质效显著增强的时期。淞江产业集聚区、漯西工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载体功能不断完善,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健康、汽车装备、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服务业税收贡献首次超过二产,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3.1:68:18.9调整为10.8:61.2:28“十二五”是郾城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时期。累计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亿元,实施了一大批交通、环卫、通讯、供排水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建立了城市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城乡保洁全覆盖。五年来,城区面积扩大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6.3个百分点。“十二五”是郾城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时期。五年来,全区民生支出53.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新建小学2所,改扩建中小学53所、幼儿园48所,新建医院病房楼及门诊楼7栋、村卫生室170个新改建市政道路24条、农村公路52条、背街小巷100多条,实现了农村公路无断头路、无危桥和通村公路全覆盖。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目标。养老、医疗、住房、低保、最低工资标准等惠民政策全部兑现,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区、全省企业服务先进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区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优秀区,连续8年被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区!

各位代表,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驻郾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郾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房地产库存量大,部分工业品价格下降,一些行业经营困难,经济风险隐患增多;经济质效相对不高,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财源结构比较单一,建筑和房地产业税收占比偏高,骨干财源不多,持续增收的空间较小;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加剧,项目少、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依然存在;“两城同创”、城区“两改”任务艰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距生态宜居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全区贫困人口仍有很多,城乡教育资源不够均衡,区划调整、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一些部门服务不优,部分干部作风不实,还没有适应形势要求和群众期盼,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郾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11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12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和切实做到“四个聚焦”1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升总基调,以深化“六大攻坚任务”为统揽,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高经济质效,着力推进“四化”14同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各类风险,全力打造“四区一基地”,奋力推动“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实现新跨越。

围绕这一思路,立足郾城实际,今后五年要主攻“五大目标”、打造“四区一基地”。

主攻“五大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更强。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90亿元、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9亿元、年均增长8%。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二是经济质效更优。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农业进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55:3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三是开放步伐更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一批战略投资项目落地开工,食品加工、化工建材、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达到中高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四是城乡环境更美。低碳循环经济较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到2020年,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单位GDP能耗下降1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定目标以内,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0%,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达到80%。五是人民生活更好。民生投入逐年增长,教育、文化、医疗、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文明程度、健康水平、居住环境、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打造“四区一基地”:一是打造层次更高的“健康产业示范区”。以漯河健康产业园为平台,引进配套项目,形成优势支撑,推动健康及关联产业全面发展。到2020年,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食品产业由“放心食品”向“养生食品”迈进,养老等关联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健康产业基地和全市一流的养老产业基地。二是打造业态更优的“商贸物流示范区”。以特色商业区为核心,以豫南陆路口岸、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国(漯河)国际食品城为辐射,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品牌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会展五个特色产业集群,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物流集散节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成为引领全市消费的品牌商贸集散地、辐射豫中南的电商物流核心区。三是打造环境更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成“两城同创”目标任务,加快沙河二期开发,稳妥推进城区“两改”,完善城乡配套设施,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城、宜居水城。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四是打造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加大基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建成全国先进的1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形成沿河生态农业、沿路景观农业、沿城都市农业的发展格局。五是打造全省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强规划引导,出台扶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展示营销和配套服务项目,形成规模优势。到2020年,“天华”、“亿通”成为全省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郾城成为全省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对未来五年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市定城镇新增就业、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等目标全面完成。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抓招商,提升开放水平。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和质量。要围绕健康、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延链招商,立足食品药品、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补链招商,瞄准发达地区、领军企业等重点对象驻地招商,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质量项目。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际利用省市外资金增长10%,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

抓载体,拓展发展空间。淞江产业集聚区启动嫩江路、太白山路北伸工程建设,建成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功能布局,确保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力争全省排序位次前移。漯西工业集聚区启动纬三路东伸、11万千伏变电站、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精细化工、二类工业及标准化厂房项目,努力打造功能完备、产业鲜明、环保高效的特色园区。特色商业区加快控规调整,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品牌支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构筑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抓服务,助推项目建设。盘活闲置土地,充分运用土地整理、增减挂钩等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高淞江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运作能力,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创投基金,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打造综合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实领导干部服务项目和企业责任制,健全项目预审、全程代办和专项述职制度,为项目快落地、早投产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

抓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落实中央省市改革措施,完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工商登记、项目并联审批等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加速财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权责对等的区镇财政支出体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科教文卫及住房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坚持保增促调、提质增效,加快工业优化升级

加快优势产业转型。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团”、“驻包联”等帮扶行动,健全“两化”融合15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优化升级。支持小帅才、亿康等企业向高端产品延伸,推动食品产业品牌化;支持双诚门业、重泰建材等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化;支持双星机械、中原轧辊等企业向智能领域升级,推动机械产业数字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依托漯河大健康产业园,引进医药保健项目,促其达产增效。快速推进莲花医疗二期、启福医药等项目,着力构建全省领先的健康产业基地。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淞江汽车工业园,引进配套关联企业,确保天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亿通新能源汽车科技园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循环经济产业,依托漯西工业集聚区,引进节能环保项目,确保天壕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新旺化工分散剂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建设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园区。

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实施企业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开放性众创平台16支持亿康工贸与江南大学、双诚门业与清华大学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数字企业”17力争新培育上市企业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

三、坚持科学引导、多态培育,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特色商业区为核心,围绕控规定位,加快扩容升级,引领商贸物流业发展提速、规模做大、水平提升。增强丹尼斯、昌建东外滩、义乌国际商贸城辐射能力,抓好摩尔时代商务中心、昆仑路商业综合体、建业壹号商厦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发挥豫南陆路口岸龙头作用,启动邮政物流、烟草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聚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扶持第三方物流发展壮大。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围绕“互联网+”行动计划18,健全电商扶持政策,支持亚力太电商物流园、“义乌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袋鼠购”跨境电商物流园建设,提升“自由战士”等品牌影响力。建立电商下乡引导机制,创新农副产品、旅游资源营销模式,推动电商向镇村延伸。支持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金融会展等新兴业态全面发展,探索养老与医疗、家政、健身等产业互动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

逐步壮大文化旅游业。依托许南阁祠、彼岸寺经幢、兴国寺、裴城古村落等历史资源,开发保护并重,传承创新并举,培育发展一批历史文化旅游节点。依托凤凰岛综合开发、聚博民俗文化园、郝家台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挖掘民俗资源潜力,带动农家乐、生态园等乡村休闲游加快发展。依托区文化馆、青少年艺术中心及大型城市综合体,围绕消费热点,适度前瞻规划,逐步引进和发展动漫、电影、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

四、坚持稳粮增收、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以1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为重点,加快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粮田“百千万”19工程建设,启动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强化田、林、水、电、路“五网”配套。增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确保新建高标准粮田2万亩,改良土壤1.8万亩,力争粮食稳产增收。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突出品牌引领,提升龙城鲜桃、新店草莓、李集食用菌等优势品牌影响,大力培育特色农业项目,辐射带动一批精品高效农业品牌。突出集约高效,打造郾襄路、坡大线、107国道、李漯路现代农业示范带。突出绿色发展,推广标准化生产,确保新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处,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和全省畜牧强区地位。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合作、托管、订单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稳步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涉农政策监管,增强农业风险防范,确保农民增收减负。力争新培育家庭农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级无公害畜产品基地2个。

五、坚持建管并重、城乡统筹,提高生态宜居品位

着力完善城镇设施。实施海河路、辽河路、龙江路提升工程,启动太白山路、井冈山路沙河桥建设和交通路、太白山路北伸工程,逐步提高老城区道路、供排水、街头游园等设施水平。统筹推进卫星镇、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在建社区进度,提升已建社区功能,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蓝天碧水工程,强力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综合执法,促进节能减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体系建设,提升生态廊道,完善农田林网,完成造林59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确保新增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5个、示范村15个。

强力推进“两城同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构建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组织实施文明市民、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社区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努力培育城市精神。建设智慧城市20,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着力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不断提高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有序实施城区“两改”。抢抓房地产去库存化机遇,探索货币化安置21、以购代建、以租代建等改造模式,积极推进郭庄、小李庄、邱李等项目征拆,加快五里庙四村、巴山路、南街一期、李盘庄、小高庄等项目安置房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项目,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打造城市精品节点。力争年内征收房屋6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5万平方米。

六、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加强扶贫攻坚和创业就业扶持。完善扶贫体系,整合资源要素,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财政扶贫、人才扶贫等帮扶举措,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确保稳定脱贫3800人以上。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机制,进一步降低创业和创新门槛。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五个基本险种覆盖范围,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切实保障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破产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生活。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学前、高中和特殊教育,大力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不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区)创建成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建成区中医院病房楼,启动精神病院建设,提升镇村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养老产业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加大城乡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健身场地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力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守安全红线,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应急体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加强餐饮管理,一定要让广大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化“平安郾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工作,做好监察、统计、质监、药监、消防、气象、通讯、对台侨务、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政府将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切实办好10件“民生实事”1、投资3.6亿元,打通太白山路、解放路、井冈山路、交通北路4条道路,对海河西路、辽河西路进行提升改造;2、投资5500万元,搬迁新建城关镇西南街小学,建成孟庙镇初级中学综合楼、李集镇初级中学教学楼;3、投资2260万元,建设高产稳产田1.5万亩;4、投资1500万元,综合治理颍河河道,改建甄庄桥、小杨桥、沈赵桥,解决9200亩土地低洼易涝问题;5、投资20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改造孟庙镇拦河潘村南柳河桥;6、投资600万元,完成4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7、投资136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700户,建成10个社区党群服务站;8、投资2100万元,对30个重点村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新店村“美丽乡村”建设;9、投资500万元,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100个,升级改造监控平台8个;1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0万元,实现创业帮扶1600人,带动就业1.2万人。

办好以上10件实事,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责任。区政府将集中财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落实,坚决向全区人民兑现承诺!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强化宗旨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防止纠正。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健全“企业服务团”、“驻包联”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区长信箱、热线平台等渠道把握民情,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多谋利益。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第一导向,加快实施各项民生工程,不断健全就业、住房、养老等保障体系,努力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始终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

(二)强化实干意识,提高执行落实能力。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一线落实的工作作风,精简会议活动,转变文风会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破解,决策在一线落实。不断增强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效能意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考核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确保推进工作不走过场,落实任务不打折扣,决策部署执行有力。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的优良政风,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真正形成凝心聚力抓落实、齐心协力破难题的工作局面。

(三)强化担当意识,提高攻坚克难能力。要切实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水平。要敢于迎着问题上、顶着矛盾走,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强力突破工作困局。尤其对路桥建设、“两城同创”、城区“两改”、项目征地等大事难事,以及饮水安全、扶贫脱困、农村人居环境等焦点热点,集中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四)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各类社情民意。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策程序,认真落实政府决策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运行在法制轨道。着力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和“阳光三权”体系建设,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五)强化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牢记“两个务必”22恪守“廉政准则”23完善惩防体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执行财政资金使用、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等制度,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权力公开。强化勤俭意识,反对铺张浪费,不断加强财政预决算、公务卡、公车改革等刚性约束,确保“三公”经费24只减不增。增强自律意识,始终做到清白为官、坦荡做人、踏实干事,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振奋斗志,凝聚力量,破难攻坚,奋勇争先,共同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六大攻坚任务”:即招引重大项目、工业优化升级、服务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六项任务。   

2“两改”:即“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造。

3“两城同创”:即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4“七小门店”:即小餐饮、小副食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小歌舞厅、小网吧等经营单位。

5五个基本险种: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6“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7“两个责任”: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8“阳光三权”:即2015年我区针对村(居)组织探索建立的以“厘权”、“履权”和“监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9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统称。

10种粮比较效益:即种植粮食与务工等从业方式的收益比较。

11“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总体布局。

12“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布局。

13“四个聚焦”:即聚焦“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区两城一中心和六项重大攻坚任务”,这是漯河市“十三五”规划确立的战略部署。

14“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15“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

16众创平台:即开放式、低成本、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

17数字企业:即利用物联网实现生产、管理、营销智能化的企业。

18“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

19高标准粮田“百千万”示范方:即我省针对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培育的永久性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

20智慧城市:即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公共服务相融合,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21货币化安置:即在拆迁住宅房屋中,拆迁主体将应当用以安置的房屋按规定折算成安置款,由被拆迁人自行安置。

22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廉政准则:即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4“三公”经费:即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