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郾城区人民政府 作者:网络公开 发布时间:2006年02月14日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14日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秦建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郾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郾城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创新争先,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前四年及2005年区划后的各项目标任务。总结2005年及“十五”期间的工作,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提升,三大突破,三大变化。

三个提升: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划前,郾城的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省第12位,比“九五”末提升4个位次;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92.4亿元,是“九五”末57.5亿元的1.5倍。区划后,预计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9亿元,五年平均增幅达到11.6%。人均GDP由“九五”末的6545元,上升到2004年的9928元;2005年突破1万元,达到10400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呈现出增速快、效益好、结构优的特点。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696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36元,增长20.1%。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2.4:50.4:17.2,调整到2005年23.5:56.5:20,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升。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0元,比“九五”末增加3104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3893元,比“九五”末增加1312元,年均增长7.4%。

三大突破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落实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全部免除了农业税,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单产逐年增长。畜牧养殖业强劲发展,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三禽饲养量81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4.6%,上升到2005年的53%。生态林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累计新植树木1742万株,完成通道绿化638公里,植树总量是“九五”期间的2.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26.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72.4:27.6 调整到目前的45:55。五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肉类总产40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区、全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县区、全省绿色证书示范县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区、全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四连冠等多项荣誉。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原县属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并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一批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5家,比上年增加16家,7家企业被纳入全市500亿上台阶工程,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1%。澳的利集团、金星啤酒、恒达食品、雪健面粉、日康饮品、铭富粮油等众多食品加工企业快速成长,推动郾城食品工业发展跨入一个新阶段,2004年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2005年又赢得了“全国县域食品经济示范县区”的殊荣。尤其是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和孟庙经济城建设的全面启动,已成为郾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0%,工业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2%,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

三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引进市外资金1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866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313.6万美元,新建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9个,豫南陆路口岸、方汇药业、金星啤酒、金星麦芽、鸿翔纸业、丰源水泥、雪健面粉、利通管材、苹乐机械、上海小帅才、金海岸混凝土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先后落户郾城,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储备了后劲,成为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区。尤其是2005年,澳的利集团与世界500强之一的韩国乐天七星集团成功合作,这是我区外向带动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韩方现汇出资1.8亿元人民币,组建了乐天澳的利(漯河)饮料有限公司,公司计划五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30%的产品将销往国外,必将对促进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和扩大出口创汇产生重大影响。

三大变化:一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7.7亿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城区建设项目,新建城区道路10条,全面整修改造16条,实现了淞江路、辽河路、海河路、太行山路全线贯通;开工建设了辽河花园、阳光花园、鑫苑名家、沙田艺林苑、许慎文苑、锦绣天地、沙澧文景苑等住宅小区21个,小区规模、建筑面积、投入资金都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建成了城北大排水工程,解决了困扰沿线群众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区内新植风景树13.5万株,新植花草绿地5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3.6万个,钟楼广场、香陈湾游乐园等一批公共游园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味。特别是城区西扩北进战略的实施和漯河的区划调整,使城区面积扩大到3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一个东起沙河岸、西到香陈湾、北连孟庙镇的郾城新城区。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完成了9个重点镇和10个中心村的规划修编,镇区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全区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3万人,建成区面积14.9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达到32.1%。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实现通公交客车、通网络宽带,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油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重点镇和中心村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群众住上了楼房、平房,80%以上的农户完成了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改造,基本消除了草房、危房,形成了一批市场带动型、商贸服务型、农业特色型、综合发展型的重点镇和中心村。二是基础建设发生较大变化。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完成了农村一、二期农网和城区电网改造,建成了多年没有建成的看守所工程,进行了原县医院的综合性改造,建成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图书超市和原一、二高分校,建设了豫南一流的县级防汛指挥中心,修筑了肖遥线、时南线、后魏线、常付线、李漯路和宋后路等干线公路、环乡公路和村村通工程,新修道路150条、总里程378公里,分别是九五时期的4倍和3倍,形成了环城30分钟经济圈。解决了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让5000个农户用上了清洁沼气,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发生较大变化。几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强化技术创新和新成果、新技术引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荣获了全省科普示范县区、全国科技工作一类县区称号。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开,高考成绩连年保持全市第一;完成农村中小学合点布局183处,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60处、6.5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了D级危房改造任务。推行了乡镇卫生院改制,建成启用了传染病房和疾病控制中心,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大病统筹和就医难题,累计发放补助金额2113万元,受益群众达49.4万人次,为健全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信息化工作启动建设。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全省一类县区,关爱女孩行动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省关爱女孩行动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实现了“两个确保”,并把部分“三无”人员纳入了低保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整合各种救助资金1710万元,建立了社会化救助体系,成立了社会救助中心,已对6万多名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了帮扶救助。在全市率先起步、建成乡镇中心温暖小区18个,村级温暖小区56个,新建房屋1600多间,接纳入住五保老人816人,探索了农村五保户老有所养的新路子。

过去的五年,是郾城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来,我们组织带领广大干群,成功实现了抗击非典的“双零”目标,扎实开展了禽流感防控,妥善处置了全国最大的液氯泄漏事故,夺取了抗洪救灾的决定性胜利,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了郾城的区划调整,经受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引导各级干部强化第一要务意识,紧抓经济建设不放松,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城乡建设、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共识,掀起了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潮。二是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主题。无论是在县属集体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中,还是在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第四、第五届村委换届直选中,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中,都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三是始终坚持把落实作为第一任务。大力提倡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具体指导,督促检查,致力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郾城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四是始终坚持把为民作为第一责任。无论是投资建设、兴办事业,还是安排财力、分配利益,我们都坚持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标准,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把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劳动就业协调起来,把改善群众物质生活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全面进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始终坚持把和谐作为第一保障。做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和谐社会构建,妥善协调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探索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格局。

各位代表,五年来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各位老同志及社会各界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群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郾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加快建设全市经济强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市经济强区的奋斗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要着力点,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农业富区、商贸活区、外向带区、科教兴区、诚信立区战略,努力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文明的新郾城。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十大目标”、做到“八个坚定不移”。

十大目标:一是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三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四是非农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六是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七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八是城镇化水平达到42%以上;九是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10万人以上;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

八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郾城“十一五”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放在实施“六区”战略、建设经济强区上来,认真落实“五个统筹”,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牵动郾城经济发展全局。加快郾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培育骨干企业,壮大园区经济,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工业的经济总量和整体效益。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取得新农村建设的率先突破,推动“三农”工作的新进展。四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外向带动战略不动摇,加快项目建设不停步。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和各类载体作用,完善招商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功率。强化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每年规划和引进实施一批重大生产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五是坚定不移地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立足商贸活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豫南陆路口岸的物流聚集配送功能,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房地产业,为漯河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区建设要继续实施西扩北进战略,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新区品味。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全面加快重点镇、中心村和城乡道路建设步伐。七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保障。推进文化信息建设,繁荣发展城乡文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探索建立推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八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郾城建设。努力扩大社会就业,搞好困难家庭帮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畅通诉求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信访问题。健全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对刑事案件的高压态势,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郾城提供体制保障和精神动力。

《郾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突出“八项重点”、办好“十件实事”。

八项重点:

(一)突出抓好工业强区战略,不断扩充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区意识,大力发展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不断增强全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要做大做强食品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全国首家食品名城和全国县域食品经济示范县区的品牌优势,大力扶持培育食品工业,既要抓“顶天立地”,培育乐天澳的利、金星、恒达、雪健、日康、铭富等骨干企业,帮助他们做成行业龙头;同时又要抓“铺天盖地”,积极扶持培育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在政策、融资、人才、培训、管理等方面,向中小型企业倾斜,努力把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二要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群体。深入实施“30家100亿”工业振兴工程,对30家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扶优扶强,搞好运行监控,强化自主创新,力争乐天澳的利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恒达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推动万千饲料、双星机械、宏丰化工、装饰材料、华兴薄板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充企业规模。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对重点企业,要专门研究制订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个性化服务。各职能部门都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对企业多服务、多支持、多帮助,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到2006年底,力争3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三要不断壮大园区经济规模。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建设方式,实施园区招商,吸引外来企业,争取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集群度,使之成为郾城经济快速发展的聚集区。根据全市“十一五”规划,积极配合搞好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崛起,全面启动孟庙经济城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食品机械制造基地和盐化工加工基地。

(二)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更加关注“三农”工作。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财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一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循序推进,以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和“一治三化”(治理脏乱差,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为突破口,探索推行“畜-沼-果”、“畜-沼-菜”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加快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研究制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的运行机制,并积极争取上级涉农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抓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逐步向“新城镇、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管理”的全面新农村转变。二要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紧紧抓住我区被定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区的大好机遇,继续把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加快2005年度开发项目在建工程进度,提升建设标准,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努力争取2006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做好项目规划和实施工作,真正把项目区打造成粮食高产的核心区、旱涝保收的样板区、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区。三要推动畜牧养殖业实现新突破。广泛开展“三级四层”科技承包,完善防疫网络,组建养殖企业集群,统一注册商标,打响郾城生猪品牌,深入推进“双百工程”。重点抓好裴城、黑龙潭、孟庙、新店、李集等乡镇养殖区培植,力争年内再培育较大规模养殖场30个,建成养殖专业村或养殖小区60个以上,全区生猪饲养量达到120万头、三禽饲养量1100万只。四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项目倾斜,搞好信息服务,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加快龙城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园、孙庄示范园、双赢蔬菜等示范园建设,促其扩大规模,更新品种,打造品牌,提高效益。重点抓好20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高蛋白玉米和8万亩特色果蔬生产基地建设,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5万亩,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8%以上。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特色农业生产。要通过举办草莓节、桃花会、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形式,培育绿色无公害产品,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三)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牢固树立“开放就是进步,吃亏就是发展”的招商理念,进一步拓展思路,转变方式,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8亿元以上。强化区域招商,巩固原有招商基地,重点要在“长三角”、“泛珠三角”拓展招商基地。创新招商方式,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推进专业招商,广泛开展部门和企业对口招商;注重产业招商,围绕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加快关联度大、配套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进;完善市场化招商机制,探索开展中介、代理、网络等新型招商方式。主攻大项目和外资项目,认真研究国内外500强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向,有针对性地包装推介项目,力争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要持之以恒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已经确定的丰源秸秆蛋白饲料、上海小帅才工业园等新建项目,以及豫南陆路口岸二期、方汇药业二期、铭富粮油工业园等续建重点项目,要强化管理,加快进度。健全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一个县级领导代理服务、区内手续一周内办结”的“五个一”制度,强化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真正使外商感到“进了郾城门,就是一家人”。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加强项目库建设,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跑部进厅,开展内引外联,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四)突出抓好以城带乡战略,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抓好城区西扩北进,拉动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宜居新区城市品位,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切实治理“六乱”行为,打造规范有序、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积极搞好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城区建设改造项目,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扎实推进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继续实现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城镇功能设置,推动重点镇快速成型,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中心村全面发展。不断加快地方道路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形成网络,提升档次”的思路,优先安排环城交通及工业生产通道建设,优先安排通向贫困村庄的道路,优先安排通向农副产品及种养集散地的道路,年内完成18条、总里程38.8 公里的公路修建改造,完善路网功能,增加社会效益。

  (五)突出抓好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豫南陆路口岸的物流聚集配送功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的改革,建立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现代仓储、商品批发、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郾城政治、金融、文化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业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新区定位,加强房地产业的引导和培育,重点抓好双汇花园、银鸽新苑、沙田莱茵风景苑、海航花园等高中档住宅园区建设,促进建材化工、装饰材料等建材业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和层次。

(六)突出抓好财税金融,不断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生财用财并举,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税源监控,做好税源评估,调整税源级次,完善征管体制,强化税收征管,实现均衡入库,确保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严格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确保正常办公、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重点支出。通过乡财区管,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源项目的扶持力度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实行村级经费统管,确保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补助和村级办公经费支出。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增加信贷投放,扩大小额信用贷款规模;用足用活银行授信、授权信贷,拓宽投融资渠道;搞好协调沟通,推进银企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七)突出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逐步优化教师结构,深入开展扶残助学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学创作,开发许慎文化,做好文物保护。探索推行乡镇卫生院托管、挂靠改革体制,加强和规范农村医疗网点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确保群众参合率达到85%以上。抓好“食品放心工程”,规范医疗药品市场,加强城乡食品药品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政府网站转型 ,打造党政系统电子公文传输平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落实计生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争创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继续做好计划、统计、土地、环保、审计、工商、物价、监察、老龄、人民防空、广播电视、史志档案、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爱国卫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

(八)突出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和谐郾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拓展就业空间,重点解决“4050”人员、两人以上下岗失业家庭再就业困难;探索建立失地农民补偿机制和生活保障制度,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完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切实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医疗问题。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部位的隐患排查整改,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处置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创造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将集中精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1、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重点要落实好“两免一补”和“一费制”等政策,解决城乡居民子女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2、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阳光之家”和“温暖小区”建设,确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3、建成市区首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4、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一村级医疗卫生所(室)建设,重点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参合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5、把原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职工纳入医保范围,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6、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2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并加快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7、采取政府投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措施,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5000座,总量达到1万座,促进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养殖业发展。8、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9、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完成农民工技能性培训2000人、引导性培训10000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10、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5000万元,开工建设长30公里的9个农村道路建设项目;争取资金900万元,进行城区破损道路改造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提高加快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1、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积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多的关注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郾城。全面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事务的能力,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完善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强化工作责任,狠抓跟踪问效,推动政府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细化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改革任务和措施,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

2、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服务。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事情做起,积极为基层想办法、谋实招、解难题,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形象,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各类优惠政策、承诺服务落实到位,达到群众满意、基层满意、企业和投资者满意。对政府承诺解决的十件实事,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明确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信于民。

3、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履行政府法定职责,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政主体,抓好行政复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听取政协、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特别是要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注重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府。

4、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惠及百姓的工作,精简会议、文件,多办要事、实事,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气躁,杜绝华而不实。要沉下心、扑下身,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潜心抓落实,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做一些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多搞一些针对性的现场办公,多解决一些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坚持真抓实干,敢于动真碰硬,保证一以贯之,坚决一抓到底,做到开拓进取不自满,脚踏实地不浮躁,埋头苦干不张扬。倡导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浪费,狠抓目标督查,强化落实导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迈向“十一五”的征程,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务实落实,为早日建成繁荣富裕和谐文明的新郾城、率先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