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7日 浏览次数:

 

 

 

——2022511日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占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疫情汛情的叠加冲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郾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由180.3亿元增长到276.2亿元,总量居县区第二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8%,累计完成50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7%,由96.2亿元增长到172.4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位。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半,达到4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7%,由6.2亿元增长到8.1亿元。

——社会事业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就业4.2万人。新增学位2万多个,基本消除大班额。“五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由2640元提高到5040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495元增加至31829元,居全市第二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6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改造老旧小区261个,打通断头路12条。高标准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万元GDP能耗由13.4吨标准煤下降到2.3吨。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8天,比五年前增加98天。成为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基层治理模式全市推广,三级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日益完善。纵深推进安全隐患“铁拳清零”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平安创建巩固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基础更趋稳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由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领衔的河南省食品实验室开工建设,将成为助推全省万亿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漯河创新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院、漯河食品公共研发平台、创源生物育种平台等已发挥赋能产业发展作用。创成全市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全省第一批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沙澧众创空间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主导产业更加明晰。漯河微康生物、小帅才食品、启福医药、新旺化工、江山建材等企业加速壮大,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落地,天壕新能源计划今年主板上市淞江产业集聚区成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漯西工业集聚区获批全省首批专业化工园区。“万人助万企”扎实推进。减免、缓征涉企税费14.5亿元。裕松源、澳的利成功盘活。叮当牛食品、体宝饮品等企业厂区年年雨水倒灌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新旺化工、创联油脂等企业拿到了等待10多年的不动产证。

(二)努力强化投资拉动,高质量发展后劲更加坚实。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开放招商成果丰硕。新签约微康微生态产业园、中科启程新材料产业园、想念食品产业园、特味浓食品等主导产业项目和快成物流、太平洋保险、仙川人力资源等总部经济项目84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2个。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17.9亿元、外资8.5亿美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谋划储备480个项目、总投资3560亿元。共包装谋划专项债券项目79个、总投资237.6亿元,债券发行规模居全市第一位,已实际到位专项债券资金 27.68亿元。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65个,实际完成投资501.8亿元。新开工安迈康农用益生菌、食品机械智造园等项目179个,完成投资459亿元。新投产埃纳生医疗器械、盛浩饮料等项目129个,完成投资287亿元。深化改革积厚成势。放管服改革、国企改革、产业集聚区改革集成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度居全省县(市)区第25位。龙胜投资集团净资产达3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16个、总投资15亿元。“承诺制+标准地”做法全市推广,屠龙磨具成为全市首个土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项目。

(三)努力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咬定目标,压实责任,埋头苦干,攻下最难的壁垒,啃下最硬的骨头,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六位一体”带贫模式全市首创,扶贫资产“五清”管理做法全省推广,“三大健康扶贫中心”模式登上央视。污染防治取得突破。PM2.5均值由每立方米128微克下降到58微克。PM10均值由每立方米193微克下降到83微克。出境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平稳。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政府存量债务消化31%。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5.6亿元。化解波普艺墅家、中华家园等问题楼盘32个,上万户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证。

(四)努力加快城乡融合步伐,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协调。城乡基础配套设施累计投资达155亿元,城镇化率提高6.6个百分点、达到61.5%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建成高标准农田16.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5万吨。获准创建全省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郾城鲜桃、蟠枣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连续14年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区。新改建农村公路230多公里,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驻郾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6.2亿元、贷款余额367.2亿元,均实现翻番。市场主体由1.8万户增长到10.9万户,增长五倍。服务业增加值由63亿元增加至164亿元,实现翻番。城市建管水平持续提升。交通北路、泰山北路等断头路均被打通,中原路、纬八路等道路大修改造。建成生态水系12公里、滨水乐道50公里、雨污分流23平方公里,会展中心、祁山路等区域逢雨必淹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沙河4次超标准洪水实现未分洪安全过境。

(五)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城乡居民。累计民生支出达91.2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5倍。就业优先贯穿始终。职业技能培训6400多人,返乡创业65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投资13.6亿元新改建中小学34所,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食品职业学院升格职业本科大学进展顺利。健康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改扩建区级医院2所、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5所。区人民医院、中医院晋升二甲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筹建,建成史志馆、图书馆和一批足球场、智慧书屋。荣膺全省“书法之乡”称号。社会治理创新有为。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区。新时代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爱国卫生、人防、供销、气象、通讯、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障不断强化。坚持政治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1件、政协提案1129件。坚持高效施政,不断完善五个周例会、周交办、月讲评等工作推进机制,政府执行力明显提升。坚持从严治政,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着力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五年,是郾城发展史上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五年,也是厚积薄发、增势蓄能的五年,更是硕果累累、出彩添彩的五年。五年来,承办国家级现场会5次、省市级现场会38次。荣获全国县域食品经济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等省级以上荣誉60项。经过全区上下五年努力拼搏、接续奋斗,解决了许多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郾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驻郾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郾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发展成之惟艰,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全力做到“六个统筹”。一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疫情传播隐匿快速,影响巨大深刻。必须做好与疫情长期斗争的各项准备,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把最大不确定因素变为确定性因素,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才能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二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制定务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建立万无一失的防范体系,才能有效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三是统筹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统筹城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一体谋划,系统建设中心城、产业园、重点镇、特色村,才能在城乡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统筹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相辅相成。五是统筹好前瞻布局和干在当下。前瞻布局才能把准航向,干在当下才能成在实处。必须既要用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想问题、定规划、做决策,又要将立足近5年的工作任务推进好、落实好、解决好,才能让郾城发展行稳致远、决胜未来。六是统筹好稳字当头与稳中求进。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目的。必须保持定力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能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安不可忘危,稳不可忘忧。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基础相对偏弱,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骨干税源不多。受疫情影响、大宗货物和原材料辅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疲软、供热不足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复苏艰难,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历史包袱沉重,问题楼盘较多,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个别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下大力气予以攻坚和破解。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项目为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全面建设“三区四高地”现代化新郾城,奋力打造活力创新之城、产业兴旺之城、美丽生态之城、宜居幸福之城,全力谱写新时代郾城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达到3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达到2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突破1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8.5%,达到4.8万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实现今后五年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实施“八大战略”,努力完善“八大体系”

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生态体系。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活动、重点产业集群中试基地“三个全覆盖”。河南省食品实验室形成引领,食品科创小镇呈现雏形。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创新人才集聚裂变,创新主体倍增提质,创新生态完善优良。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完善先进制造业体系。工业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漯西工业集聚区晋位晋级。健康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主导产业形成三个百亿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基本形成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

三是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房地产、市政基础设施、民生等各类项目建设,每年新开工、新投产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四是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中心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构筑“双井字”高铁、环城高速和“26横”绕城干线三张立体交通网络。6个镇地方特色鲜明、实力明显增强,涌现一批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小镇。以主城区为中心、开发区和田园综合体为纽带、重点镇为骨干、重点村为支点的四级城镇体系发育基本成熟。

五是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知名的乡村文旅示范基地、行业有影响力的生物育种基地,形成一批集体经济产业园。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水平实现明显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出郾城特色,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六是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沙北区域集中供热扩容稳定运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固废危废循环利用体系健全完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

七是坚定不移实施民生为基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人力资源供求匹配效率有效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参保应保尽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础教育更加均衡,高等教育实现突破,“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创出特色”,叫响教育强区品牌。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更富活力,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面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八是坚定不移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能力全面增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健全完善,本质安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数字郾城建设步伐加快,努力实现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群众。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8%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市定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6%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市定目标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7亿斤以上。

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刻汲取4·10”疫情教训,认真复盘反思,深化以案促改。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总方针,立足于防、早、快、准、小,坚持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联防联控,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

健全平急转换机制。构建“应急+日常”机制,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部,实行实体化运转、专班化推进,全面提升平急转换、常态常备能力。一旦进入战时状态,扁平化指挥,尽锐出战,合力合围,从快从严,以快制快,坚决在一周内实现社会面“清零”、一个潜伏期内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

织密立体防控网络。坚持人、物、环境“三链同防”,筑牢基层、卡口、数字“三道防线”,加强五级网格管理,发挥16类哨点作用,从严筛查管控27类重点人群,持续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常备应急指导、应急流调、应急核酸检测、专家智库四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学规范用规范人人过关。建成区疾控中心PCR移动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达到40万人份以上。改造储备集中隔离房间2000间以上。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愿接尽接。

压紧压实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六个过一遍”要求,做到“十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日清日结。加强常态化督导检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引进创新人才。围绕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出台《郾城区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依托河南省食品实验室、泰格集团、微康生物等资源优势,吸引“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团队来郾投资创业发展。

打造创新平台。全力推进河南省食品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食品科创小镇,打造“创新之源、食品未来、人才高地”。建设河南食品科技产业园、“益生菌+”、泰格生物医药3个创新型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微康创新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院、泰格大数据中心、创源生物育种中心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新旺新材料研究中心、金囤种业育种基地、启福医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创建国家级融合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联合体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

培育创新主体。构建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创新投入机制,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中小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个以上、投资4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

(三)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53亿元,专项债券项目24个、总投资62.9亿元。

着力招强引精。围绕主导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健全“五张招商图谱”,配备“六大招商要素”,加密与重大投资意向企业沟通对接,争取中兵国控集团植物提取液、睿智医药益生元、华润神舟生物科技保健品、加加集团酿造酱油等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加快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谋划,聚焦中央鼓励支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领域,谋划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80亿元以上、申请专项债券60亿元以上。动态更新重大项目储备库,保持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3500亿元以上,其中260个进入国家重点项目库。提高项目成熟度,努力做实项目前期,让项目对上可争资、对外可招商、对内可实施。加大督促协调力度,推动微康微生态产业园、食品机械智造产业园、小帅才食品等71个项目加快建设,确保九鼎新材料、龙凤速冻食品、好孩子婴幼儿食品、莱顿健康食品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安迈康农用益生菌、小微企业孵化园、定味食品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度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

做好要素保障。加强服务保障,建立重点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制,实行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管理”。加强用地保障,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收储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资金保障,密切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与省投资集团、豫资集团、市城投、市发投等国企合作,与河南农开、盛世景等基金合作,促成一批项目前期贷、项目贷、购建提升贷和股权投资。

完善信用体系。实施诚信郾城建设行动,以大数据为纽带、信用平台为依托、联合奖惩为手段、信用应用为核心、诚信宣传为导向,一体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筑牢信用建设基础,推动信用惠企便民,提高信用监管能力,打造更好营商环境的诚信名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四)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存量、挖增量、防变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推动项目入库纳统。推动“三个一批”和“五库联通”紧密衔接,建立新增入库项目培育库,常态保持后备项目100个以上。建立项目入统计划台账,动态更新、精准服务,确保在建项目“应统尽统”,新增在库统计项目50个以上。

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实施“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四大行动,让更多项目投产达效、生成企业、入统升规,确保新增定味食品、中驼食品、君泰科技等“四上企业”50家以上。

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狠抓财源建设,调整区镇财政体制,积极培育新兴税源。抓好综合治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深化“七项制度”,确保应收尽收。激励对上争资,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6亿元以上,力争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

(五)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重塑区域竞争优势。围绕“五基地五中心”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找准发展定位,突出主导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发展贡献力。

壮大主导产业。做强健康食品产业,支持微康生物、小帅才、澳的利、叮当牛等企业规模发展。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引进实施泰格医药创新药、仿制药、药品委托生产等系列合作项目,支持启福药业、莲花医疗器械、埃纳生医疗器械等企业发展壮大。做优精细化工产业,新建缔旺二期、普旺新材料等项目5个以上,不断丰满产业链。做新绿色建材产业,建成航源绿色建材产业园,引导金海岸商砼、江山建材、实德型材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行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育强企业群体。下大功夫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倍增工程企业培育、亿元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大改造、创新型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新增“小升规”25家以上,力争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增速20%以上,培育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大力助企纾困。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按照50%税额幅度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阶段性缓缴养老金,增值税留抵退税提前全额退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扶持餐饮、住宿、文娱等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推动金融、电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为工业企业全员核酸检测提供服务,集中采购防疫物资按成本价供给所有企业,设置司乘人员“健康监测驿站”,确保“疫断其路、货畅其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保住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深化开发区改革。深化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重塑重振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加快管线布局优化调整,争取早日释放存量土地2000亩以上,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让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0%。实施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谋划实施PPP项目23个、总投资9.6亿元,力争启动新建道路9.2公里、排水管网10.3公里,加快建设五台山路消防站,建成漯西特勤消防站。

(六)强化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为目标,着力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涵养气质,统筹推进规划提标、建设提质、管理提优。

推进城市内外兼修。实施孟南区域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海河路、巴山路,新建伊河路、规划路,建成滨水乐道32.5公里。续建棚改安置房9000套以上、回迁居民2800户以上。新改建公厕12座。改造老旧小区9个。新建充电桩1000个,两年内实现小区充电桩全覆盖。全力服务沙澧河二期、龙江生态城、引澧入颍等市政重点工程,倾力支持新西环、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107国道东移等重点交通工程,征拆土地2600亩以上。

倾力化解问题楼盘。聚焦停工烂尾、权证办理等问题楼盘,以民为本、依法依规,努力把历史问题在当下解决好、化解掉。实施专项攻坚,专人专班、一案一策,力争方汇花园、银河湾、崂山花园等24个楼盘3962户居民拿到不动产证,突出问题一年左右大头落地。注重标本兼治,防范在先、监管在前、健全机制、堵上漏洞,坚决遏制新增问题楼盘。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推进建业·天悦、建业·中梁、昌建·理想城等44个地产项目建设,确保商品房预售110万平方米、销售10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对接央企国企,推动郭庄、五里岗、下坡杨、英张、中原路等区域适时启动开发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深化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加强市区内涝积水路段整治。持续实施市容环境改善、背街小巷整治、交通秩序治理、农贸市场规范、公共配套完善、文明行为提升等专项行动,打造精品特色街区巩固创文创卫工作成果,努力扮靓城市颜值。

(七)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加快特色农业强优、基础功能提升、职业技能富民和集体经济壮大,打造乡村振兴郾城样板。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谋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五虎庙灌区二期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投资1.4亿元实施洼地治理。实施灾后农田恢复重建工程2.5万亩,修整防汛道路、险工护岸12.5公里,重建道路、电缆等设施66.5公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运营,谋划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37个,坚持为困难弱势群体购买防贫保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创新消费扶贫和金融扶贫模式,力争综合户贷率达到35%以上。

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省级小麦现代产业园、金囤种业育种基地、中科花鹿未来农业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8万亩以上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三品一标”5个。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打造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旅融合试点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农村公厕5座、通村入组公路10公里。实施“公路+产业”战略,启动“幸福乡村游一号线”二期建设,实行路产路权“三队两员一中心”管理,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2个。

加强创新乡村治理。扶持兴建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光伏发电等经营性物业项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农村水权水价综合改革。打造一批综合物流中心、物流中转站,在全市率先创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开展基层矛盾调处化解专项行动,坚持“四定四包”,加强“三调联动”,确保各类矛盾发现在早、解决在小。

(八)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生态成色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绿色动能,努力让郾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加大节能减碳力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前瞻谋划、把握主动,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控新上“两高”项目。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改造,争创省级绿色工厂2个。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开工建设中科启程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新盛热电联产项目。发挥省级全域推进光伏开发试点优势,开工建设8.2万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谋划实施固废处理、餐余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争创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确保PM2.5PM10、空气优良天数保持“两降一升”,土壤环境安全稳定。推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确保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培育优质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积极推进“五水综改”,坚持“四水四定”,深化“四水同治”,确保过境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100%

(九)强化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投资8.4亿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稳定扩大就业。精准施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失业再就业5100人以上,农村转移就业5200人以上,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800人以上,农民工返乡创业1200人以上。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活动,新增持证人员1.8万人、高技能人才3400人以上。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城区大班额。加快龙城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商桥镇中心学校幼儿园、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综合实训楼建设。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严格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努力促进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支持食品职业学院升本、技师学院创建高等专科学院。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培训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启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夯实基层文化阵地,谋划“三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巩固“书法之乡”创建成果。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完善社保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全面推行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推进“五医联动”改革,启动职工门诊统筹,提高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打造“居、助、养、护”一体化、全覆盖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区养老服务中心、镇养老服务中心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8个、农村幸福院135个。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不断完善退役军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扎实开展惠及6600多人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员等级晋升工作。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补助水平,统筹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

守牢安全底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条硬措施,对标对表、动真碰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和危化品、“九小”场所、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居民自建房等领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不间断排查风险、消除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汛救灾重要思想,健全完善“区、镇、村、组、户”五级群防预警体系,加强“一队一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深化平安郾城和法治郾城建设,深入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力推进“三零”创建。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持续探索“枫桥经验”郾城模式,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一届政府要着力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决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加强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政治能力,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政治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关注群众期盼,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创新力,增强把握政策、谋划项目的能力,提高培育产业、服务企业的本领,练就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铁肩膀。提升凝聚力,聚焦9+N”重点工作,加强激励奖惩约束,强化跟踪问效问责,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全面激发干事活力。提升执行力,深刻领悟抓落实“十个关键词”,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坚持五个周例会和周交办、月讲评,强化“点办理、批处理”,推动工作部署高效落实。

加强法治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设立区行政复议委员会,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优化和改进执法方式。全面加强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加强廉政建设。强化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四不两直”作为常态化方式,躬身入局、担当尽责。厉行勤俭节约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落实部门“零基预算”,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进一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助企纾困、保障基本民生的刀刃上。坚守廉洁底线,筑牢思想防线,扎紧制度笼子,严以用权,慎重用权,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防患未然的危机感、事事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人人知重负重的使命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全面建设“三区四高地”现代化新郾城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