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郾城区人民政府 作者:网络公开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 浏览次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4212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迎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郾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举措,实干争先,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致力创新发展,发展优势不断增强。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实干的作风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突破瓶颈,为郾城新一轮赶超提升增添了优势。淞江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特色商业区控制性详规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为全区二、三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招商引资合力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健康产业、精细化工等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圆满举办,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成功引进,全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城乡环卫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创卫两改、城乡管理等多项工作全市领先,郾城宜居特色日益彰显。小农水重点县绩效考评全省第一、畜牧业综合排序豫南第一,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先后荣获全省项目建设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进步区、全省三创一带活动示范区等1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一年来,我们致力转型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攀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5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4元、增长13%;实现财力总收入15.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43.6%工业发展稳中趋好。大力实施两保两促银企对接帮扶行动,不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裕松源药业创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莲花医疗入围全省百高企业,中原轧辊、裕松源药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实现挂牌交易。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37亿元、增长16.5%,全区完成工业投资7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促成企业战略重组项目6个。三产服务业稳中趋旺。特色商业区招商工作成效明显,正泰商业步行街、欧亚达国际商业广场、黄河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大型三产项目成功签约。义乌小商品城、漯河航运港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丹尼斯购物广场即将开业,全区餐饮娱乐、商贸物流、商务休闲等特色服务业不断壮大。新增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04家,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47.6亿元。农业生产稳中趋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大坡10万亩高标准粮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全部完工,荣获全市红旗渠精神杯。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全市领先,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新发展农业示范园区2处,新建万头猪场1座、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成为全国生猪无害化处理试点区、全市双汇产业化工程建设先进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4处、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家、家庭农场11,荣获全市三农工作先进区。生态林业建设全省领先,全市廊道绿化推进会在郾城召开。

一年来,我们致力开放发展,发展活力不断彰显。招商攻坚成效显著。组织团队招商121批次,举办产业专题对接活动12次,签约项目89个,总投资26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利用市外资金33.1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8.4亿元,完成出口创汇2050万美元,荣获全市利用外资先进区。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淞江汽车工业园、香港高旗饮品、东风汽车配件等13个项目集中开工,裕松源医药产业园一期、北京新五代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5亿元,重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投资比重位居全市前列。产业平台不断拓展。淞江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3.6亿元,建成园区道路4条,改造高压线路2条,淞江污水处理厂联网运营,综合服务中心、燃气管道等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新增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个、开工建设9个。漯西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经四路建设扎实推进,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开工建设2个。两大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郾城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一年来,我们致力统筹发展,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全力配合漯河航运港、107国道改造、解放路和太白山路沙河桥等省市重点工程,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背街小巷5条、农贸市场3个,新建星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楼3座,建成农村公路26.7公里、桥梁2座。城区两改扎实推进,23个项目完成入户丈量,5个项目完成房屋征收,4个项目开工建设,拆除房屋7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31.8万平方米,广鑫·帝景城、富华·棕榈城、昌建·东外滩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陆续建成,郾城宜居品位显著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9亿元,建成房屋2568套。创卫工作全民参与,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市民自治三位一体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乡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郾城以干净有序的环境,多次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

一年来,我们致力和谐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全区民生支出达1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保证了各项民生事业和配套项目的资金需求。市定15件民生实事、区定10件民生实事较好落实,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再次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危房改造进度全市第一。玉米、烟叶、能繁母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序推广。殡葬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8万人。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洼小学竣工投用,改扩建中学3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2所,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70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市级复核,成为全省教育宣传先进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人民医院及2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扩面提标。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改造农村敬老院6所,新建老年公寓1所。非遗保护传承工程扎实开展,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创业持续深化,发放小额贷款5516万元,带动就业和再就业1.2万人。河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百日攻坚扎实开展,工业和流通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一批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特殊敏感时期赴省进京上访保持双零目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人防、信访、双拥、安全生产、全民创业、依法治区等工作全市先进,计生、环保、土地管理三大国策较好落实。质监、工商、审计、监察、消防、应急、气象、通讯、侨务、残联、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业绩。

一年来,我们致力服务发展,政府形象不断提升。双提升活动为抓手,以反对四风为重点,致力打造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公信度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一律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策,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提案97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全年受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4.8万件,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97%。注重廉政建设,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深入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连续4年荣获全省减轻农民负担优秀县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0条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特别是在办公用房清理、公款吃喝整治方面,班子成员带头整改,严格督导全区落实,树立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政风。

各位代表!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区干群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驻郾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郾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郾城正处于一个赶超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全区经济发展总量不大,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较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还不太强;二是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部分项目征地难、落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少数部门大局观念、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服务不优,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工作落实不力,经济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五是改革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各项民生事业还需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提升总基调,围绕健康产业、商贸物流、生态宜居三个示范区建设目标,强力实施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努力在深化改革创新、招大引强选优、推进四化同步、提高经济质效、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谋求新突破,奋力推动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实现新跨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市定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完成上述目标,实现赶超提升,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强力实施开放招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狠抓开放招商,聚合发展要素,激发经济活力。

实施招商攻坚。以健康产业、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三个招商图谱为主线,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深入实施招商引智、招大引强和以商招商三大招商攻坚行动,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企业和基地型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增强集聚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确保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以上。

拓展产业平台。淞江产业集聚区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经十路、齐云山路南伸工程,启动嫩江路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同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服务配套项目,确保综合服务中心、司法服务中心、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力争综合排名位次前移。漯西工业集聚区要着力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完成污水处理厂和经四路建设,启动纬三路工程,加大与绍兴道墟、常州滨江等园区对接,努力促成一批精细化工项目落地。

强化服务保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采取拆旧建新、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满足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深化银企合作,开辟多元融资渠道,提高淞江投资公司、金鑫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运作能力,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把握中央、省、市政策性项目资金投向,加大跑部进厅力度,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完善项目述职、联席会议、联审联批推进机制,全面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努力打造健康产业、精细化工、商贸物流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二)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二产优化升级。实施工业优化升级重点工作行动计划,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效益水平,致力打造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梯队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支持乐天、雪健、小帅才等骨干企业优化升级,引导众益达、新五代、亿康等成长型企业打造品牌,推动食品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提高功能性饮料、保健型食品和绿色肉制品产能比重。推进机械制造业向高端专业型转变,鼓励双星机械、中原轧辊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淞江汽车工业园建设,确保志捷专用汽车、博华汽车配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技术领先、互补性强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推动建筑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支持大河型材、江山建材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

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以漯河健康产业园为平台,引进配套项目,培育关联企业,加快推进裕松源医药产业园二期、万泽生物诊断试剂、启福医药科技园等项目,精心构建以医药产业为引领,以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业为补充的健康产业示范区精心培育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漯西工业集聚区,围绕规模支撑和优势组合,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形成多元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促进更多人才向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集聚。启动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裕松源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江山建材、莲花医疗争创省级技术中心,帮助企业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引导本土企业与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合作,努力通过战略重组、靠大联大实现转型升级。更加关注现有企业发展,组建企业解困攻坚小组,及时解决企业用工、用地、融资难题,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新培育省级名优产品2个以上,促成企业战略重组项目5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

(三)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增强三产发展活力。围绕特色商业区建设、商贸物流业发展和新兴服务业培育,实施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行动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

抓好特色商业区建设。按照特色商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招引国内一流大企业、大财团和品牌运营商连片整体开发,努力实现与杭州顾家集团、浙江山河置业、台湾润泰集团的战略合作,力争正泰商业步行街、欧亚达国际商业广场、黄河广场城市综合体启动建设,加快培育以丹尼斯为代表的综合购物中心,确保2014年特色商业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通过35年,把特色商业区打造为沙北商业核心区。

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义乌小商品城建设,培育壮大新天地循环物流园、中瀚钢材物流园等商贸流通主体。充分发挥豫南陆路口岸综合辐射功能,大力发展物流储运、连锁配送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淞江综合物流园、申通电商物流园、漯河航运港、孟平铁路复线等项目建设,尽快促成豫南陆路口岸与青岛港战略合作,努力构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联运格局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支持培育会计事务、金融保险、网上商城、健康及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科技、法律等新兴服务业,形成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沿河观光、鲜果采摘等生态休闲游,全力推动餐饮娱乐、商务会展等特色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四)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提高一产发展质效。按照稳粮、提效、转型的要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经营。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集合政策,整合资金,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面提升西大坡10万亩高标准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打造全省有影响的粮食示范基地。加快实施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高标准粮田2万亩、旱涝保收田8000亩。

扩大规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围绕蔬菜、林果、烟叶、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产业,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着力建成一批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精心构建以郾襄路、坡大线、李漯路两侧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处、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确保双汇肉鸡产业化项目早日建成。发挥龙城鲜桃、新店草莓等品牌农业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反季节、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种植面积,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新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处,新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亩。

创新机制,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土地流转乡镇服务站,整合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农业科技“110”、乡镇气象服务站信息资源,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业保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支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

(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围绕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以创卫工作为主线,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实施城建重点工作行动计划,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突出建管并重,提升城乡品位。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外延内涵齐抓,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围绕外延扩张,积极配合沙河二期、龙江生态城、解放路和太白山路沙河桥等城建重点工程,启动交通路、黄山路、泰山路、解放路北伸工程,改造升级太行山北路,拉大城区框架,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围绕内涵提升,加速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加快实施环卫设施、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强力推进创卫工作,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创新城乡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致力打造漯河最干净、最有序的首善之区

突出两改驱动,提升城市形象。启动彭庄、卢庄、五里庙、小李庄、祁山路等房屋征收工作,开工南街、刘庄、郭庄、巴山路、小高庄、李盘庄等安置房项目,加快前周、白庙、楼坷廊等项目建设进度,同步推进社区服务、便民网点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征收房屋面积1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安置房30万平方米,精心打造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努力构建城隍庙民俗风情区、建业十八城商住综合区、黄河广场特色商业区和滨河建筑景观带三区一带城市格局。

突出镇村联动,提升城镇功能。完成近郊型乡镇村镇体系规划修编,着力推进孟庙镇、龙城镇、黑龙潭乡三个卫星镇建设,努力实现与中心城区有效对接、融合发展。加大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李集镇等远郊型乡镇培育扶持力度,完善城镇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加速人口集聚,提升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完善已建社区配套服务功能,抓好商桥中心社区、裴城中心社区等拆旧复垦工作,加快龙城桃花源居、孟庙中心社区建设进度,努力让农民就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突出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加快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和环城防护林建设,提高城乡绿化一体化水平。绘制污染源控制示意图加强中小流域治理,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建成漯西污水处理厂,加快淞江污水处理厂收水管网建设,扩大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覆盖面,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把郾城打造成天蓝水碧、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区。

(六)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民生需求作为第一导向,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过上更好生活。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五个基本险种覆盖范围,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启动养老产业园建设,提升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探索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切实保障和改善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培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关爱女孩七保政策,提高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向农业领域延伸、在服务业推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工作,做好质监、工商、监察、统计、消防、气象、通讯、对台侨务、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化四门处访机制,开通信访绿色通道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加快解决工业和流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依法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郾城建设,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调处机制,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此,区政府郑重承诺,今年将围绕民计民生,着力办好10件实事1投资1.9亿元,新建1所中学和1所小学;2投资6500万元,启动建设中医院病房楼,建成沙北、李集、黑龙潭卫生院病房楼;3投资1.37亿元,建设太白山路沙河桥,完成经十路、齐云山路南伸和太行山北路改造项目;4投资26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2公里,对土宓线颖河桥实施改造;5投资6100万元,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工程3万亩,对黑龙潭乡3万亩易涝农田实施除涝治理,对五虎庙灌区实施节水改造;6投资1000万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万人;7投资1100万元,新建、改建10个社居委服务中心;8投资1000万元,建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9争取资金600万元,补贴新购农机具400台(套);1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以上,帮助扶持1500人实现创业,带动11000人实现再就业。

办好以上10件实事,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责任。区政府将集中财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落实,坚决向全区人民兑现承诺!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激烈的竞争态势,艰巨的发展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理念,强化管理,从严治政,不断增强推动发展能力、为民服务本领和依法办事水平,为郾城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坚持科学理政,建设创新型政府。主动适应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努力在体制机制上尝试新办法,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新模式,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机构整合,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区、乡事权共担财政机制,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深化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权益分配改革,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二是坚持为民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责任,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倾听民意,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民生热线等渠道把握民情,努力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契合群众意愿。不断健全党员干部驻村、包企、联社区等工作制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基层多办实事,为群众多谋利益。投入更多财力,加快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保、住房、就业等热点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干部、教师、职工工资改革政策,真正做到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

三是坚持务实勤政,建设高效型政府。以求真务实为从政准则,以高效尽责为干事标准。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减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双提升活动,改进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更多精力用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上,以实干树形象,凭实干赢民心。大力倡导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优良政风,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真正形成凝心聚力抓落实、齐心协力破难题的工作局面。

四是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惩防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用廉政建设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保障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0条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强化公共预算刚性约束,确保三公经费明显下降,集中财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办好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

美好的愿景催人奋进,郾城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建设郾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