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 风劲帆满图新志 接续奋斗谱华章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8日 浏览次数:

十载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过去的十年,郾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绝对量增加11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7元增加到31829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亿元增加到8.1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4.69个百分点,达到61.57%。郾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县域食品经济示范区”等100多项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灾情疫情等压力和挑战,郾城区围绕省委“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十大战略”重要部署和市委“两个上台阶、四个走前列、两个大提升”奋斗目标,谋划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两篇文章”,建设“三区四高地”现代化新郾城,推动了一系列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大事,干成了一系列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要事,办好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蓄能——跨越赶超做大做强

这十年,是郾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十足的十年。

这十年,是郾城区坚持产业兴区、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的十年。

做强做大做优三大百亿产业,主动融入全省、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做强健康食品产业,充分发挥微康生物龙头带动作用,郾城成为亚洲产能最大的益生菌生产基地。持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成功盘活裕松源药业,顺利引进亚洲生物医药行业翘楚——杭州泰格医药,全国首个以泰格命名挂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在郾城揭牌。持续做优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年产50万吨PBAT塑料制品项目正式投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主动融入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战略布局。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进入新阶段,成为我省批准建设的第七个省实验室;签约中国工程院任发政院士担任实验室全职主任,2个院士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团队、24名长江学者、100名博士生和300名研究生组成的19个研发团队常态化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累计建设中试生产线21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357次,中试服务产品走向市场294个,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13.5亿元。创新平台培育取得新突破,沙澧众创空间成为全市唯一国家级众创空间,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成为我省首批命名的8家中试基地之一,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市首家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创新研发投入迈上新台阶,全区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项目覆盖率100%,确立企业研发项目265个,位居全市第一;年度研发投资预算由2021年的1.1亿元增至今年的4.2亿元。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家。

坚决践行“项目为王”,全力以赴夯基础、固优势、增后劲、添动能。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六大要素”从无到有加快补齐,十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累计出让土地6714.9亩,促进银企对接129.3亿元。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68个,实际完成投资625.1亿元。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走在前的动力活力。高质量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卫生、党政机构职能体系等领域改革,不断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发活力。

蝶变——城乡发展日新月异

这十年,是郾城区做优做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城市管理更加贴近民心的十年。

这十年,是郾城区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目标、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十年。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主动融入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前瞻三十年、编细十五年、做实‘十四五’”的要求,主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6个镇“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招投标。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城市“双修”工程,黄山路、解放路等12条“断头路”被先后打通,中原路、辽河西路等道路大修改造,建成生态水系50公里、滨水乐道130多公里、雨污分流23平方公里,会展中心、祁山路等区域汛期内涝问题得以解决。城市更新力大势强,城区保洁面积由370万平方米扩大到460万平方米,网格监管全域覆盖。高标准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黄山小区、海河小区改造成为全市标杆,黉学街、汉字文化园成为郾城亮点,“绿色”乡村游+“红色”精品游+“古色”文化游的“三色”复合型旅游业态初步形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成高标准粮田16.2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万吨以上,小麦产业联合体经验做法得到两任农业农村部部长的充分肯定。建成省级优质专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圆满承办小麦统防统治、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多个国家级现场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位一体”金融帮扶模式全市首创,扶贫资产管理“五清”工作法在全省推广,健康帮扶“三大中心”被央视报道,全区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1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脱贫。以重点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实行“4321”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4”是做到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四位一体”,“3”是理顺农民与政府、农民与村集体、农民与企业“三个关系”,“2”是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两条主线”,“1”是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带“一个支撑”,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户厕改造2.5万户,新修农村公路360公里,其中“四好”农村路15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客车、通硬化路,危房、危桥全部动态清零。“幸福乡村游一号线”成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坡大线成为全省“美丽农村路”示范路段,龙城镇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孟庙镇、商桥镇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裴城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孔沈邓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郾城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副省长武国定对郾城区户厕改造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郾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二三”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2022年8月19日,郾城区代表我市参加了全国户厕摸排和后期管护座谈会。

惠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这十年,是郾城区坚持人民至上、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的十年,累计民生支出152.7亿元,年均增长16.2%。

这十年,是郾城区回应群众关切,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的十年。

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运营,4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运营,5个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工作加快推进,135个农村幸福院全部投用。在主城区新建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2.7万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郾城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等市级以上称号120多个。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040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改(扩)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病房楼7栋,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09所;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晋升为二甲医院,智慧医疗体系初步形成。

持续抓好生态保护。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6000多家,废品围城、垃圾围城、养殖围城、堆场围城的发展困局彻底扭转,长期禁而不绝的砂石料场全面取缔;新造林6.2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8天,比5年前增加98天。新打造城乡游园175个,五老台、幸福渠、六支渠、七支渠以及800多个农村坑塘旧貌换新颜。土壤环境整体稳定,郾城区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抓好疫情防控、防汛安全、安全生产、安保维稳工作,切实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望新征程,加快建设“三区四高地”现代化新郾城的风帆已高悬。聚焦“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目标定位,郾城儿女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拼搏进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