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8日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日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占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经济、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安全,主动作为,顶压前行,难中求成,奋勇争先,经济发展提质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8亿元、增长5.3%,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13.3%,总量居全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7亿元、增长2.6%,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7.1亿元、增长27.6%,税占比71%。

——创新能级显著跃升。以面向国际、立足全国、服务河南为宗旨,以“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为目标的全市“创新一号工程”中原食品实验室落地郾城、挂牌运营。由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参与,中国工程院任发政院士领衔牵头,全国食品领域11名院士、13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齐聚沙澧,形成了创新要素有机聚合、高效耦合的“1+6+N”创新格局。

——项目建设历史突破。谋划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577个、总投资4472亿元。中原未来食品科技城、中科新材料产业园列入全省“双百”工程,百亿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新签约中科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埃纳生大健康产业园等超10亿元项目8个,历年最多。65个“三个一批”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建成42个、完成投资225亿元。2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5亿元、占年计划的165.8%。工业投资增长87.6%,居全市第二位。

——引擎阵地激活起势。在全市率先制定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方案,率先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率先实行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率先设立开发区行政审批中心,率先成立城管执法开发区中队,改革经验全市观摩、全省推广。开发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制造业的比重达到85.3%,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90%,荣获全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

——民生热点攻坚破解。新增雨污分流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改造老旧小区9个,打造智慧试点小区22个。新增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制约居民供暖、企业用气的瓶颈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加大“两改”项目回迁工作力度,五里庙项目22栋安置房、南街项目4栋安置房全部封顶,担心多年的1087户动迁居民分到新房。崂山花园、水利局家属院等78个问题楼盘已销号35个,揪心多年的12196户群众不动产证办理难问题全面攻克。

——基层治理有力有效。开展“雷霆一号”专项行动,侦破电信诈骗、跨境赌博、“两抢一盗”等各类案件177起,抓获嫌疑人1200多名,打掉恶势力团伙2个、涉诈团伙17个,挽回群众损失700多万元。“三零”创建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六防六促”,平安村达标率由62%提高到83.6%,全区信访总量下降25.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沉着应对风险挑战,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科学精准防疫。坚持防疫生产双线嵌合,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面推行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和闭环生产管理模式,最大力度保障生产不停、物流不断、产能不减、秩序不乱,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快政策落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共减免退缓税费7.2亿元、是2021年的1.6倍,其中留抵退税达5.75亿元、全市最多。为企业兑现稳岗补贴、满负荷生产奖励、研发后补助等政策资金700多万元,全区财政科技支出7577万元强化投资拉动。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92个、完成投资164.6亿元实施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中科新材料产业园、中原食品科创产业园等36个项目开工建设,微康农用益生菌、新材料研发中试基地、九鼎超硬材料、金通电力器材等21个项目加紧建设,小帅才年产3万吨益生菌休闲食品、泰格大数据中心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新旺化工、叮当牛食品、航源建材、重泰建材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4个、完成投资38.3亿元。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78个、总投资100.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6亿元,已形成实物工作量12.4亿元,专项债券项目获批数量、发行资金、完成投资均居全市县区第一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7.8亿元。发挥国企投资引领作用,谋划实施新兴经济产业园、康养产业园等项目18个,实现经营性融资10.1亿元。激活消费需求。发放财政补贴消费券3780万元,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回暖,推动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电商交易额112.3亿元、增长28%,网络零售交易额96亿元、增长24%。加强要素保障。置批而未供土地1563亩、闲置土地1143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0.8万平方米,出让土地28宗、1393亩,其中标准地出让600多亩。助企纾困解难。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300多家困难企业新增贷款15.4亿元,办理延贷、续贷、展期10.4亿元。拨付清算资金3.61亿元,小帅才“退二进三”、运跃置业檀溪谷、瑞骏南街、建业五里庙等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新旺化工、天衡机械、豫鼎源食品等10个工业问题楼盘彻底化解,困扰银凤纸业30多年的土地证终获办理。

(二)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针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房地产业占比相对较高这一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引龙头、补链条、育集群、强创新、优环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达到51%。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微康生物产销两旺,销售收入增长35%。泰格医药对乙酰氨基酚、利巴韦林实现批量生产,莲花医疗、顺康医疗销售收入分别增长8.5%、115%。中科新材料年产50万吨PBAT制品项目已经试产。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2万,新增“四上”企业57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达到96家。天壕新能源登陆新三板挂牌上市。4家市“倍增工程”企业、20家“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企业销售收入均增长20%以上。引进长安保险、顺事产业园等总部经济项目16家,增加区级税收7000多万元。创新主体活力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2.6亿元、增长10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91.7%。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微康生物、江山天安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平台赋能起势。中原食品科创园全速推进,总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的协同创新实验室大楼、孵化中心、中试基地、研究生院和人才公寓全部开工。建成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个。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2亿元。新增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创新生态评价排名均居全市首位。

(三)加快推动融合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交通路网更加通达。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G107国道东移全线开工,“十字形”高铁、“井字形”高速立体网络逐步成型。改造中原路,恢复华山路,新建通村入组公路10公里、滨水乐道61.5公里、各类管网38公里。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推进全域水系连通,五虎庙灌区综合治理工程、引澧入颍工程加快建设。试点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化运维。新增森林抚育面积1700亩、水系绿化6.8公里。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23个月违法违规用地“零新增”。新建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粮食总产37.6万吨。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创新土地流转等7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首批15个试点村年收入均达10万元。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基层扩权赋能更加有力。扩大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建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乡镇职责清单由42项增加到109项,破解了长期以来乡镇“责任大职权小、看得见管不了”的难题。城乡管理更加精细。深入推进创文创卫,每万名居民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持续开展“六大周边、七小门店、门前三包”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持续改善。农田设施“数字化+网格化”管护模式全省推广,户厕改造“双闭环”管护机制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执行“三落实一巩固”,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项目44个,发放金融贷款6120万元,落实落细帮扶措施,顺利通过全省后评估核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技能培训2万多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农村转移就业、稳岗就业1.8万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0%以上。实施“城区名校+农村学校”集团化办学,让8000多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拥有了平等的人生出彩机会!健康郾城建设提速。建成PCR核酸检测实验室、亚定点医院。新建新店镇综合病房楼、标准化村卫生室20所。积极应对多轮疫情冲击,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区人民付出了艰辛努力,广大疾控工作者、医务人员、公安民辅警和基层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医疗报销比例,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资金2487万元。住房保障不断加强。在建商品房460万平方米,销售60万平方米。实行问题楼盘“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为建业新城、紫光锦园、锦绣江南等13个项目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5.8亿元。养老事业加快发展。区养老服务中心、9个镇办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改造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8个、农村幸福院135个,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PM2.5、PM10浓度均值好于同期,过境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文化、人防、供销、气象、通讯、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夯实基础标本兼治,切实筑牢安全防线。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聚焦安全领域基础性、源头性、制度性问题,全链条加强城乡安全管理,投资6716万元实施了10.5公里的马拉河治理、2.5万亩水毁农田重建、李集镇陈桥改建等灾后重建工程。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建成应急监管指挥一体化平台。建成9个镇办“一队一中心”,建成投用标准化应急物资储备库,增配消防车3辆、装备器材1000余件。五台山路消防站加紧建设漯西工业集聚区通过省级安全等级复核验收。安全生产平稳向好。深化安全隐患“铁拳清零”行动,开展危化品、“九小”场所、天然气、自建房、窨井盖、易燃可燃彩钢板等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消除各类隐患7300多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金融风险有效防范。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6.3亿元。14起非法集资案件已结案销号9起。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近7亿元,综合债务率保持在合理区间。食品安全守护有力。在全市率先建成“5G+食品安全”试点,在线监管餐饮企业798家,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校园安全不断加强。探索建立“公安联勤、教育联防、社会联巡、家校联动”的护校模式,校园安防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师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安形势平稳。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打防管控措施一体强化,联勤联防体系不断完善,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宁。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167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2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省级18个。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对各类企业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无事不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根治欠薪攻坚治理,为7200多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4亿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有诉即办、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等服务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周交办、月讲评、“13710等工作机制,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加强廉政建设,审计、财政监督不断延伸,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郾人民解放军、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郾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必须清醒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消费市场复苏内生动力不足,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先进制造业比重低、支撑弱,经济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本改变,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历史包袱沉重,问题楼盘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个别干部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斗争精神、担当精神亟待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1234”工作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制造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内需拉动,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更好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郾城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粮食产量保持在7亿斤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重点做到“十个加快

(一)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大抓“三个一批”,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完成入库投资110亿元以上。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2个省“双百”工程项目、12个市“三个五百亿”项目全部开工、高效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均达到100%。2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开展招强引精攻坚行动。动态更新“两图一表”,组建专项招商团队,加大科技招商、基金招商、股权招商力度,围绕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科技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按图索骥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低效用地企业腾笼换鸟开展战略重组招商,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

开展谋项争资攻坚行动。动态储备重大项目600个左右、总投资4600亿元以上。组织申报专项债券资金需求100亿元以上,力争发行资金10亿元以上。组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个以上、中长期贷款项目25个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5个以上,力争获批资金10亿元以上。提高国有企业投资运营能力,新增融资5亿元以上。

开展项目提速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微康微生态产业园、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园等70个项目,新开工中科30万吨PBAT原料、瑞和速食产业园等项目30个,建成投产食品机械智造产业园、欧博智能制造、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等项目30个以上。

(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实现服务型消费增长1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占服务业的30%以上。

稳定住房消费。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促成幸福港、书香水岸、悦峰学府等项目融资10亿元以上。推动37个房地产项目建成商品房7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购房补助、购置税减免等刺激政策,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100万平方米。

提振传统消费。对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5%、最高不超过1万元给予补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符合条件的燃油车购置税减半。鼓励智能电子产品、家电以旧换新。加大贷款展期、贴息力度,促进传统行业加快恢复。力争批零住餐业销售额增幅50%以上,规上物流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培育新型消费。争创“食全食美·漯在其中”郾城品牌,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首发经济、共享经济,引进总部经济项目5个以上。积极培育养老、育幼、医疗、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

(三)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0%以上。

打造创新高地。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火车头”作用,全力助推其与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加快建设中原食品科创园,建成协同创新实验室、中试基地、智能化车间,开工建设北方润滑智能制造等创新转化项目5个以上。高水平编制中原未来食品科技城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数标引领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力争促成科技贷资金1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0个、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打造省级智能车间2个、智慧工厂1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

优化创新平台。以创新型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快建设微康创新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院、中科高科研发中心、创源生物育种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争创省级工匠实验室。创建省级创新联合体1家、省级创新平台3个。新增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10%以上。

(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以十大工业振兴工程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力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强健康食品产业。食品产业正在由规模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营养与健康是未来食品的必然趋势、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支持微康生物与本土企业横向联合,鼓励小帅才、澳的利、叮当牛等企业规模发展。大力培育预制菜产业,力争千喜鹤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新开工肉食加工产业园、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园、鲲乐休闲食品基地等10个以上食品产业项目。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扩张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园产能,建成药品生产持证人平台和交易中心,引进孵化一批B证企业、MAH项目。加快建设启福医药产业园、埃纳生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莲花医疗、顺康医疗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做优新材料产业。推动中科年产50万吨PBAT制品项目达产达效,加快实施中科PBAT原料苏美达催化剂等延链项目,建成投产普旺新材料、缔旺新材料等项目。

实施十大工业振兴工程。实施“小升规”企业培育、亿元企业培育、重点企业倍增、上市企业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三大改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工业项目突破“十大工业振兴工程”,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深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赋能,着力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争取天壕新能源、红福化学主板上市。推动江山建材、重泰商砼、金海岸商砼等企业绿色转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力争培育10亿元企业1家,20家“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

推动开发区扩容提质。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激活KPI管理“金钥匙”,实质化运转“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动产业用地占规划面积使用比例、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例和亩均税收强度明显提高。加快开发区北片区扩规修编。完成高压电力管廊迁移和高压线路迁改,腾挪空间1800亩以上。加快提升漯西工业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新盛热力二期项目。

(五)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动民营企业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催生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外来企业投资兴业。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先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区域重大战略,参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参与国资国企混改,参与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强力推进减负纾困。继续按照50%税额幅度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政府采购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提高至40%以上,预付款比例不低于55%。支持企业拼抢外贸订单,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费用最高补助90%,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产品认证最高补贴实际发生费用70%。

全面加强要素保障。抓实抓细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发现异常及时预警,波动行业及时保障,困难企业及时帮扶。拓展信贷、股权、债券等企业融资渠道,力争企业贷款融资额度增长15%以上。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以上,力争收储出让工业、商住用地各1000亩以上,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对接,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领导干部包联民营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让“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奋斗故事、社会贡献,尊重企业家、读懂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激励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根郾城做大做强!

(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更大力度推进特色农业强优、基础功能提升、职业技能富民和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从严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比对和高效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项目54个、完成投资4700万元以上,综合户贷率40%以上。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夏秋粮食种植7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7亿斤以上。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万亩。加快建设五虎庙灌区工程,启动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全域水系贯通,夯实农田水利基础。

激发农村产业活力。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省级小麦现代产业园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9万亩以上。加快实施中科数农智慧农业、中科花鹿未来农业科技园、金囤育种基地等项目新增绿色农产品3个。加快培育红色教育、古色文化、绿色乡村“三色”旅游。鼓励华茂骏捷、冰洋汽车等企业参与乡村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建成区、镇两级交邮融合物流中心5个。

增进乡村颜值魅力。编制村庄规划51个,实现行政村规划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新建通村入组公路10公里,改造农村干线7公里、危桥4座。力争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创建“四美乡村”1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18个以上。

释放农民致富潜力。加强土地确权成果应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免费培训农村实用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巩固“五星支部”创建成果,力争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25个。

(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城区。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提质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城建交通项目48个、总投资98亿元,完成投资16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完成孟庙、商桥、李集、裴城等镇域规划编制调整。启动编制现代食品产业园规划,加强与央企国企和食品龙头企业对接,尽快确定合作共建模式。全力服务新西环、周漯平高速、平漯周高铁、G107国道东移等工程建设。改造提升G240国道、S325省道18公里。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启动孟南区域市政道路修复工程,建成伊河路、规划路,改造升级华山路。新建滨水乐道10公里。建成棚改安置房2500套以上,回迁居民3000户以上。改造银鸽新苑、紫荆花园等老旧小区10个。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城市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103个专业化小区、387个简易物业小区规范管理,加快建苑小区、新漯小区等47个小区空中管线整治,打造太行山路、井冈山路等7条严管示范街。巩固19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书香郾城”建设,打造精致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八)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为目标,全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处处体现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提升行政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审批事项免证可办、有诉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交房即交证。新增50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项目前期手续即审即办,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半天以内,力争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

优化法治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清单覆盖率、部门覆盖率达到100%。强化柔性执法理念,探索建立“首违不罚”清单。提高涉企纠纷化解效率,推动诉前调解压缩至1个月、涉企合同类案件立案审查平均时长不超过半天、解决商业纠纷平均用时135天以下。

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制度,争创省级信用体系示范区。加强诚信政府引领,杜绝新增拖欠企业工程款、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等问题。加强失信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受益获敬。

(九)加快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大事、天天有感的烦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围绕全生命周期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新增技能人才7000人以上,争创“技能河南”先行区。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争创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力争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0%。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晋升本科院校、漯河技师学院创建高等专科学院。

持续建设健康郾城。强化科学精准防疫,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区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建设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新店镇卫生院综合病房楼,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所。加快实施引澧入颍工程,开工建设裴城水厂及配水管道、加压站等项目,努力让农村群众早日吃上优质的放心水。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全民参保力度,推动养老、医保持续扩面。保障好退役军人优抚待遇。常态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活动,统筹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

提速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联合市发投公司、康养投公司打造全市一流的康养产业园,建成4.5万平方米的智慧养老项目。建成1.5万平方米的区医养中心、1.1万平方米的区中心敬老院推动镇敬老院转型成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持续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集中整治城区450座隐患窨井盖,实施黄河西路、海河路、辽河路管线入地工程,新建供水、供热、供气和雨污分流管网9.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建成投用淞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

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PM2.5、PM10、空气优良天数保持“两降一升”,国控、省控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过境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十)加快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水平增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郾城。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府院联动,及时预警施策,化解问题楼盘10个以上。禁止变相举债行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坚决保障“三保”支出。攻坚化解非法集资案件,加快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抓实抓牢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化安全生产“铁拳清零”行动,启动危化品、九小场所、燃气使用、自建房、飞线充电十大专项整治。打造全省一流的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建成投用五台山路消防站,实体化运行“一队一中心”,加强多场景、高频次应急演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巩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成果,加强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大力推进“三零”创建,努力创出新时代郾城“枫桥经验”。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深化平安郾城建设,巩固“六防六促”成果,持续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政府系统全体干部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推进自我革命持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真抓实干转作风站稳群众立场,树牢宗旨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需、必有所为。

增强本领争一流。牢记“三个务必”,强化赶考意识,让担当实干、奋勇争先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突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营造实干氛围,鼓励担当有为,给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向发展聚,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廉洁自律守底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过紧日子,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的关键处、民生的紧要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社会清朗。

各位代表!奋楫笃行擘巨浪,惟实励新勇向前。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发展目标,鼓足发展干劲,拼抢发展机遇,勇当发展先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郾城而团结奋斗!